舌诊图谱大全一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http://pf.39.net/bdfyy/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舌诊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裂纹舌

图解:

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证。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胖大舌

图解:

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也有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

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

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齿痕舌

图解: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淡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

薄白苔

图解:

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

主病及相关研究:

薄白苔,舌色淡红清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薄白苔形成:

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

《辨舌指南》中说:“凡舌苔白润而薄,邪在卫分(中医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个层次,卫分为最轻的层次),可汗(发汗法)如麻黄羌活之类。”

常见的舌苔薄白而润滑,舌质正常,多属外感风寒症,若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头项强痛。无汗或少汗,脉浮紧,则可用散风寒解表的麻黄汤加减。若舌质红,苔薄白而润,属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可用银翘散加减。

薄白干苔

图解:

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

主病及相关研究:

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苔势因失濡养而干燥。

薄白苔主病:

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润化燥,可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升阳益气之法。上述薄白干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症状可参考用药。

厚白腻苔

图解:

厚白腻苔: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

主病及相关研究:

厚白腻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辨舌指南》:“舌苔白腻,胸隔闷痛,心烦干呕。时欲饮水,水入则吐,此热因饮郁,宜辛淡化饮。”

厚白腻苔主病:

主湿、主痰、主寒。由外感寒湿之舌苔白腻,为感受寒湿之邪。寒则令色白,湿则主腻苔。因寒湿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腻,治当温散寒湿,方选羌活胜湿汤。

由湿阻膜原之舌苔白腻,为感受湿热病毒所致,亦可因湿浊内蕴又复感外邪引发。湿热由表入里,蕴伏于膜原之间。阳气被郁,湿浊上泛而见白厚腻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积粉。

治宣化湿辟浊兼清热,方用达原饮。由寒饮内停之舌苔白腻,为脾阳不振,水饮内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腻,或水滑。治宜温阳醒脾行水,方用温脾场。

值得往意的是,热因饮郁,水饮湿浊之邪盛于外而上溢于舌,使舌苔白而厚腻,并不现黄苔。然毕竟中郁有热邪,故可见心烦干呕,时欲饮水,当辨这种病变不同于湿热郁蒸之现黄苔。

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也可按证试用部分中成药。

温馨提示:华溪所有产品不在淘宝和天猫等网络平台销售!如在网络购买到假货,本公司概不负责!若不知当地经销商,可与总部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ngmeiren.com/qrtz/8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