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年11月中旬,我们一行4人踏上兰州开往乌鲁木齐的动车,经玉门前往此行目的地马鬃山口岸——甘肃省唯一的陆地边境口岸。列车驶出兰州,穿越乌鞘岭,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前行。此时车窗外飘起大雪,列车与白雪皑皑的祁连山相伴而行,俨然一幅壮美图景。经过四个多小时,列车停靠在玉门车站,我们改乘汽车继续西行,路旁的白杨树很快被一排排风电叶片取而代之。驶过桥湾,车辆开始沿省道线北行,极目所见尽是戈壁,无数黑色砾石与枯草遍布其间。但一定不要小瞧了这些枯草,尽管正值冬季,但它们依然是最主要的家畜食物及牧民薪柴来源。不仅如此,后来一位曾在县农牧局工作的叔叔告诉我:“马鬃山的草有70多种呢,我年轻的时候数过,等夏天你再来看,那多的了不得!”过了音凹峡边防检查站,便逐渐深入边境管理区,一道道山形如同马鬃的山峰相继扑入我们的视野,这就是天山余脉“马鬃山”,俗称“北山”,它由一系列平均海拔约米的低山残丘断续相接而成,这些山丘呈西北—东南走向自罗布泊东缘绵延至弱水西岸,其中主峰马鬃山海拔高米。接着,经同昌口穿越马鬃山北行约30公里,便看到一片带有蒙古族风情的建筑群,这就是马鬃山口岸所在的马鬃山镇。
图1.动车驶过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图2.省道线近旁的枯草与不远处的马鬃山
一、“十字路口”:马鬃山镇初识走在马鬃山镇的街道上,迎面而来的风带给我们不小的震撼,微微颔首侧身前行成了大家共同的姿势,听同行人讲,这里“早上刮东南风,下午刮西北风”,“一直从年头刮到年尾”仍不曾停歇。街道上行人寥寥,显得些许冷寂。行走间遇见几个张掖来的修路人,之后几天,也是在这条长不过米的街道上,我们陆续遇见两位瓜州来的羊贩和两位陕北来的卖地毯者。街道两旁则零散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家店铺,有日用品商店、蔬菜瓜果店、面馆、酒楼、旅馆等等,在当地人所经营的店铺中则不乏产自蒙古国的食品、服饰、装饰品等。来到几条街道交汇处,我们看见一座高约5米的雕塑,名为“三羊城”,它是小镇重要地标之一。雕塑上方刻有三只北山羊,下方分别用蒙汉两种文字记述马鬃山一地的“前世”与“今生”。从文字中我们了解到:马鬃山昔日为通西域的重要驿站,年民国政府鉴于国际国内局势变动等在此首立马鬃山设治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设马鬃山乡,并分两次将南山区域部分蒙古牧民迁移至此守边卫国。现在此地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一块行政飞地,辖地总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东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南连甘肃省玉门市、瓜州县、金塔县,北抵中蒙边界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接壤,边境线长达65公里。图3.马鬃山地标之三羊城
图4.改造中的东街
图5.沿街店铺,环卫工,拉羊的车,卖地毯的小贩
在镇政府大楼,我们参观了马鬃山镇沙盘,对当地两种支柱产业即牧业和矿业、多个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点以及所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等相关情形有了直观的了解。在与讲解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马鬃山镇是党政军警民共建的边防小镇。目前,偌大的镇区仅有户籍人口人,在地人口近人。其中,镇区下辖的6个行政村即马鬃山村、巴音布勒格村、明水村、饮马峡村、云母头村、金庙沟村等,共有牧民户人,他们多以牧业为生,散点式分布于广阔的戈壁滩上,但近年空巢化问题突出;边防和武警官兵有近人;镇机关和下属站所有65人,学校和卫生院各有8人;镇区从事宾馆业者有近20人、餐饮业者有近40人、零售业者有近40人;镇区有5家正常生产企业即博伦、金山、北东、晟熙、吐鲁等矿企,共有管理人员及工人余人;另有暂住人口余人。此外,镇政府驻地公婆泉已建成幼儿园、小学、卫生院、影剧院、边贸一条街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实施双塔水库引水、人行道绿化硬化亮化改造、棚户区改造、军警民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初步形成了甘肃边境乡镇辖区牧业、矿业及各种职业群体的商贸、文体等管理及服务中心。值得一提的是,马鬃山镇虽深居黑戈壁腹地,但它很早便是草原丝绸之路的要冲。更有甚者,近年来随着临哈铁路额济纳至哈密段开通运营,桥湾至马鬃山连接线全面改建为二级公路,京新高速甘肃白明段公路建成通车,马鬃山口岸至马鬃山镇公路全线贯通,以马鬃山镇为中心纵横交错的“十”字公铁路网格局已然形成。马鬃山镇因此成为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新疆绿洲沙漠三大区域交流往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十字路口”,区位优势更加明确,发展潜力日益凸显。也正是得益于祖国在马鬃山又快又好的交通建设,我们的口岸之行才如此顺利。
图6.马鬃山镇沙盘,可以看到其中纵横交错的“十”字公铁路网
二、“昙花一现”:马鬃山口岸管窥自公婆泉驱车至京新高速马鬃山立交处,再沿新修的口岸公路北行,路过几处矿厂便来到红石山边防部队驻地。这里有几名哨兵正在执勤,经过仔细核查,我们得以继续北行前往马鬃山口岸。而此时已接近边境禁区,牧户、矿厂逐渐变得稀少,偶尔能看见两三只黄羊从不远处匆匆奔驰而过。这段持续多公里的行程快结束时,我们终于来到期待已久的马鬃山口岸。只见一座雄伟恢弘的淡黄色建筑稳固地矗立在国境线中方一侧,整个建筑似“门”字状,呈中空正方体构造,主体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一横向楼体,两侧均为纵向楼体,顶部则仿长城垛口建成凹凸相间的墙体,看起来无比坚固。这就是我们内心十分崇敬的国门。国门中央悬挂着庄严的国徽,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金碧辉煌的大字。国门西北方向十几米处的芦苇丛旁,矗立着中蒙号(原号)花岗岩碑体双立双面界碑,界碑上刻有“中国、、2”几个鲜红色大字,令人肃然起敬。国门东北方向几十米远处有两栋陈旧的房屋,其中一栋房屋屋顶已被风刮落,仅余外墙,墙上依稀可见传统的“寿”字、“回”形图案,后经询问得知,这便是与马鬃山口岸对应的蒙古国那然色布斯台口岸设施。至于蒙方口岸名称,同行的蒙古国留学生告诉我们:“蒙古语‘那然色布斯廷’的意思可以说是‘有细草’,‘那然’是‘细’,‘色布斯’是‘羊、马、骆驼宰了之后肚子里还没有消化的草(即瘪)’,‘廷’就是‘有’。”那么,为何蒙方口岸设施会与中方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这与马鬃山-那然色布斯台口岸仅短暂开通直接相关,也与两国对此段边境重视程度息息相关。蒙方口岸设施修建时间较早,且未能多加修缮;而中方现有国门为第二代国门,系7年在第一代国门基础上新修而成。图7.芦苇丛旁的中蒙第号界碑
图8.气势恢弘的中方国门
图9.隐约可见的蒙方口岸设施
事实上,作为中蒙两国甘肃段唯一陆地边境口岸,马鬃山口岸于年9月1日便正式开通,并分别于年11月、年3月、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开关。据记载,马鬃山口岸4次开关中蒙双方完成易货贸易总额.54万元人民币,其中进口贸易额.29万元,出口贸易额.25万元。中方出口的产品以面粉、白糖、电视机、收音机、暖瓶、白布等食品和轻工产品为主;进口蒙方的产品则以羊皮、羊毛、牛皮、木材、钢材等畜产品和建材居多,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此外,4次开关蒙方入境参加互市贸易的人员达人,其中有近百人到敦煌、酒泉、肃北、张掖、兰州等地旅游购物;中方参加互市贸易的人员达人,双方边民互市贸易额达93万元人民币。另据不完全统计,口岸所在地马鬃山镇商店开关期间的营业额比平时增长了10倍,旅馆饮食业更是顾客盈门,特别是该镇居民通过参加互市贸易,不仅收入成倍增加,而且加速了观念转变。而据官方统计,4次开关共接待蒙方省地级官方团组9批82人,中方去蒙古国考察团组4批28人。由此可见,马鬃山口岸的开通有效促进了边疆、边境地区的经贸发展,同时增进了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图10.卫东国老人保存的马鬃山口岸首次开关照片
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马鬃山口岸的开通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清初便有驼商经马鬃山地区去往今蒙古乃至俄罗斯地方开展贸易,特别是乾隆至同治年间,经过马鬃山地区的商路十分兴盛,自今呼和浩特至哈密、自乌兰巴托至塔尔寺、拉萨等线都须经过此地。而在卫东国老人的讲述中,民国初年仍有驼队经马鬃山去今蒙古贸易,“解放前青海柯鲁克部落德都蒙古人曾运送当地畜产品到大库热(乌兰巴托),一行两年,当年八月出发、第二年四月返回。德都蒙古人把畜产品运到乌兰巴托市场,搞易货贸易,换洋布、茶叶、烟丝、鼻烟袋、洋蜡、餐具(铁锅、铜茶壶)、火柴(洋火)、金银首饰、玛瑙首饰、加工的马皮等。他们还从外蒙古买武器如苏联布尔德步枪、德国白尔旦步枪等交给柯鲁克王府。每次前去贸易的驼运队由部落头人带领,有40到50人,拉几百峰骆驼,组成10到20个小驼队,每个小驼队有2到3人,拉12峰左右骆驼。部落驼运队在塞尔腾(苏干湖)集中,行走路线为:塞尔腾——沙州(敦煌市)——西湖(瓜州)——马鬃山境内:傲布尔布拉格(南大泉)——长流水——夏尔陶哈(牛圈子泉)、查干草乃吉(吐路)——傲布德格布勒格(公婆泉)——阿勒腾乌苏(狼娃山)——那仁色布斯台布拉格——包格德乌勒、巴彦洪果尔——前杭盖——大库热(乌兰巴托)。在行进中,每到有泉水的地方,驼队会休息一至二天,修整工具、休养骆驼。我爷爷就曾经两次随着驮运队到乌兰巴托贸易,但年以后就没有再去过。”
然而遗憾的是,马鬃山口岸的开放如同昙花一现。年8月本应是口岸第五次开关时间,蒙古国方面却以保护本国自然保护区为由单方面要求中断马鬃山口岸贸易,中方就此被迫关闭口岸。对于这一点,同行的蒙古国留学生也证实:“我们蒙古人很敬畏大自然。马鬃山口岸那边是我们国家‘戈壁熊自然保护区’,现在那里只有33只戈壁熊了。那边地形和马鬃山一样,都是戈壁,地下有石油、煤、金、铜、铁、钨等自然资源,但现在地下水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图11.卫东国老人保存的马鬃山口岸边贸见闻剪报
三、“开口岸、聚人气”:马鬃山发展探微自马鬃山口岸返回时,我们绕道来到位于马鬃山镇巴音布勒格村牧场的高璧音骆驼牧民合作社。这个年9月成立的合作社已初具规模,不仅建成了数间宽敞明亮的骆驼展览馆、游客接待中心等,还拥有自己的蒙古包、敖包,这些共同构成了戈壁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与马鬃山镇大学生村官小吴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截止年底马鬃山镇已成立了4家牧民专业合作社,除高璧音外,还有合邻艾勒、特漠德、查哈图等合作社,它们将成为马鬃山牧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先锋。图12.高璧音合作社,敖包,合邻艾勒合作社,“公婆泉”牌骆驼奶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位于马鬃山镇明水村牧场的南金山金矿,经过一番颠簸,终于看到了矿厂成堆的矿料和高大的厂房。在与矿厂副厂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该矿厂自20世纪90年代由军事科学院兰州研究所开采经营,后几经转让,于8年由甘肃荣华实业接手,年矿厂“生产黄金公斤,销售收入1.5亿元”。矿厂安全环保处处长告诉我们:“当年荣华公司收购金矿以后,把公司原在武威的一个车间所有工种都搬到了马鬃山,所以目前矿上基本都是武威人,共有人,多的时候能达到-人。这些工人大多负责选矿,每月上20天班,便可休假回武威老家休息,由公司派专车接送。矿上还开设了自己的职工食堂、宿舍、医院、理发店,以及供工人休闲娱乐的设施如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一位矿厂工人则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我8年被荣华公司调到马鬃山搞筹建,那时候马鬃山还很荒凉,来的时候路不好,我都晕车了。那时矿厂只建了一半,我们到后就搭彩钢房、盖食堂,有时风太大连我们住的帐篷都吹走了。现在我已经在这矿上干了10年,每月上20天休10天,我就回武威处理家里的琐事。现在矿上东西一应俱全,油路也修好了,无线网也有了,我还可以和上大学的儿子视频聊天。”可以说,矿业支撑了肃北县经济的半壁江山,但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即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厂矿企业则面临转型发展。
出了矿厂,我们翻过几处小山包来到附近的明水军事要塞遗址,这处被誉为“民国时期河西走廊最西端确保兰州至新疆军需物资补给输送的生命线”的历史遗迹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遗址坐落于京新高速甘新界石山之上,占地约4平方公里,分南北两部分,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虽然多处墙体已经破损,但仔细看我们仍能发现碉堡、营房、伙房、瞭望台、战壕等重要功能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此前曾到过的黑喇嘛城堡遗址,这处遗址位于公婆泉西南的小山包中,乃由民国时期外蒙喇嘛丹毕加参主持修建,它同样敦厚坚实、设计精巧,令大家叹为观止。而在公婆泉东南部的黑戈壁陈列馆,我们还见到了余件关于马鬃山古生物及恐龙化石、汉代玉矿遗址、明水古城遗址、黑喇嘛城堡遗址、明水军事要塞遗址、马鬃山口岸、蒙古族传统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遗物、照片、地图、书籍。显然,以上这些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等无疑会为马鬃山镇的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
图13.明水军事要塞遗址
图14.黑喇嘛城堡遗址和遗址上捡到的旧鞋底(那仁满都呼摄)
图15.黑戈壁陈列馆及馆内部分藏品(那仁满都呼摄)
由上述可知,马鬃山旨在以“工业强镇,畜牧稳镇,旅游活镇,边贸兴镇”推动地方发展的策略,已然提上议程并日益推进。然而,“边贸兴镇”之举却还有很大努力空间,因其主要仰赖马鬃山口岸的复关。在镇上访谈时我们了解到,复通口岸是当地政府、大多数牧民和工商业者的共同期盼。肃北县委一位副书记告诉我们,马鬃山口岸复通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等物质保障,开展经济合作的资源优势,两国民众交流的情感基础等,因此所谓“开口岸”将指日可待。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人认为马鬃山目前当务之急应在于“聚人气”,以改变当地空巢化的发展困境,否则口岸复关也无济于事,正如一位清真餐馆老板跟我们讲的,“马鬃山这地方就是你把口岸开开也没意思,没人嘛。”在我们一行人看来,“开口岸”与“聚人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马鬃山发展而言均十分重要。
返程时,我们坐上了马鬃山途经玉门发往酒泉的客车,车上共坐着二三十人,其中有军人、牧民、矿工,还有生意人和地质测绘人员等,这一刻,我们感受到祖国和人民共同保障边境安全与边疆发展的巨大热忱。回到兰州后,我们得知甘肃省政府已批复了将马鬃山打造成边境特色旅游小镇以推进口岸复通的相关建议报告,虽然具体措施不得而知,但我们仍然替这个已关闭20余年的口岸感到激动,也替每一位默默在祖国边境坚守奋斗的马鬃山人感到由衷高兴。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马鬃山将在边境地区党政军警民各群体的共同努力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国内外、省区间、群体间至关重要的交往桥梁和合作纽带。
注:
为方便阅读,本文将注释等省略。
边疆研究
聚焦边疆发展研究与学术交流
在这个小小的公众平台
我们将不定期分享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会发布相关的学术动态
主编
徐黎丽
编辑
秦泊良
图文
王悦
荐稿邮箱:bianjiangyanj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