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揭阳的那个历史文化荣誉,今之揭阳市

白癜风宝宝营养顺口溜妈妈要牢记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ertongzhuanlan/m/5109.html

广告

古揭阳县地图

?

????应珍惜“古揭阳”这一遗产

???????????文:彭妙艳

现在有些研究潮汕历史的,为了强调其现有政区的历史悠久,除了千方百计论证今揭阳不能代表古揭阳外,甚至在他们的地方志政区来源中,都抹去了古揭阳是今粤东、闽西建制的最早名称这一事实,让尊重历史的人们感到有失正派和大气

??

??

广东的梅州地区、福建的漳州地区,一直都不算潮汕地区范围(大埔县除外),但两地古今所修的方志,无不把建制历史开篇定于古揭阳县,因为这是客观事实,回避不了,也没必要回避的

?

而古揭阳的那个历史、文化、荣誉,也由后来重建的揭阳县,今之揭阳市承接,这也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古代府、县名宦祠、乡贤祠供奉的本地区历史人物,都是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政府机构审批,而不能为所欲为的

?

??

而揭阳名宦祠供奉的第一位名宦史定,乡贤祠供奉的第一位乡贤吴砀,都是古揭阳时代的先正,这不正好说明历史上早就把古揭阳托付于后揭阳了吗?今人为了突出本地的“古”,而要否定这个事实,不管怎么折腾,都是徒劳的

?

古揭阳是秦汉时所建,一个地域覆盖今粤东、闽西广大地区的县。东晋咸和六年()撤消,于其地建义安郡,后来又分析为潮州、梅州和漳州

?

由于古揭阳是闽粤交界间最早的建制,承载了秦汉至东晋五六百年间的历史文化,放到全国去,也是个有文化厚度和亮度的地区,含金量较高的文化符号,所以向来为来粤东工作生活的文化人所重视

?

韩愈于唐元和十四年贬为潮州刺史,为了彰显所到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他在诗文里几乎一式以揭阳代替潮州,如《别赵子》“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等,甚至还于东山建揭阳楼。至两宋,依然大量的地方官、文人乐意把潮州叫做揭阳

??

???

随手举些例子于后。

宋海阳知县钱冶《和金城山诗》,首句为“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宋尚书都官员外郎梅尧臣《送胡都官知潮州》,首句为“自昔揭阳郡,刺史推韩侯”,宋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题金山见远亭》,首句为“揭阳州望极南交”,宋宰相王安石《送潮州吕使君》,首句为“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宋泉州教授郑侠《六环助潮士钟平仲纳官辄辞,赠以诗》,首句“揭阳繁富州”,《上曹大夫》首句“客从南英到揭阳”,宋徐璋《送举人》,首句“揭阳多士天下都,声名籍籍南海隅”等等

??

?

为什么古人如此热心倚重“揭阳”这个名号,除了上述慕其古的认知外,还与揭阳有光照寰宇的人文有关

?

这一点,揭阳人,后来累官直隶总督的郑大进,他在《梅岗书院记》所写的一段话,详实、具体而又充满激情,是最形象的注脚:“揭阳处五岭之一,名县自秦始

?

汉末孙氏兼有交广,邑人吴叔山以孝廉为汉吏,抗不受命,江东义之。历齐及唐,区南贵世授节钺,陈昭烈爵列通侯。读史至建元、永隆间,茂节丰功,岭海都为增色。自后运会递开,贤才辈出,……亦号声名文物之都。”

?

?

都说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竞争力重要部分。揭阳这个符号既然携带着如此丰富可以让人引为自豪,也可以作为激励鼓舞的内涵和元素,对于陶冶、培育和提升揭阳精神,推进揭阳建设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

??

正因如此,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创造创新的今天,珍惜“古揭阳”这一遗产,应成一种历史感和使命感,因为它有益于开辟未来

?

??????

????????文章来源:揭阳读书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ngmeiren.com/qrtz/4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