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基层诊疗指南实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5357d.html
一、概述

(一)定义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是由胆石症、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和饮酒等多种病因引发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导致胰腺及胰周围组织自我消化,出现胰腺局部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突然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呈持续性,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部分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患者可并发器官功能衰竭。

(二)分类与分期

1.严重程度分类:目前分为3类:轻症AP(MAP)、中度重症AP(MSAP)和重症AP(SAP)。

2.影像学分类:分为两种类型:间质水肿性胰腺炎(IOP)和坏死性胰腺炎(NP)。

3.病程分期:以AP发病的两个死亡高峰期分为早期和后期。

二、病因学

我国AP的常见病因依次为胆源性、HTG和酒精性。其他少见病因包括:外伤性、药物性、感染性、高钙血症、自身免疫、肿瘤、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等,无法找到病因者可称为特发性。

诱因主要有暴饮暴食、油腻(高脂肪)饮食、酗酒等其他因素,它们会诱发胆囊结石排人胆道,引起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痉挛,增加血液中TG水平,促进胰液大量分泌等。妊娠、肥胖、吸烟、合并糖尿病是AP发病的危险因素。

三、病理生理过程

四、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断标准

1.AP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3个特点中的任意2个可诊断AP:(1)腹痛符合AP特征(急性发作的、持续性的、剧烈的上腹痛,常放射到背部);(2)血清淀粉酶(或脂防酶)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3)影像学(超声、CT或MRI)显示胰腺肿大、渗出或坏死等胰腺炎改变。

2.严重度分级诊断:

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严重程度分为3级:轻症AP、中度重症AP和重症Ap:(1)轻症AP:无器官功能衰竭,也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轻症AP占AP的60%~80%,病死率极低。(2)中度重症AP:存在局部并发症或全身并发症。可伴有短暂性器官功能衰竭(持续时间48h),中度重症AP占AP的10%~30%,病死率5%。(3)重症AP:伴有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持续时间48h)。重症AP占AP的5%~10%,病死率高达30%~50%。

3.全身并发症诊断:

(1)器官功能衰竭:采用改良的Marshall评分(表1)动态评估呼吸、心血管和肾脏3个系统,这3个系统中任一得分≥2分即可诊断器官功能衰竭:氧合指数(Pa02/Fi02)mmHg可诊断急性呼吸衰竭;血清肌酐μmol/L可诊断急性肾衰竭;收缩压90mmHg且输液后血压不升,可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低容量性休克)。

(2)其他全身并发症:指患者既往存在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AP而加重。

4.局部并发症诊断:

(二)鉴别诊断

AP需与以下疾病鉴别: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心肌梗死和急性胃肠炎。

(三)病情评估

发病早期的患者应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和尿量的变化,定期复查外周血常规、血生化,病情加重时监测腹内压、血气分析等。建议使用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推荐的重症化风险的临床评估指标(表2),符合13项指标中任一指标即有发展为重症AP的风险。

(四)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建议

1.紧急转诊:

当初诊评估有重症风险时(参考表2),即建议紧急转诊。如患者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低容量休克、急性呼吸衰竭、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的严重并发症时,应先行紧急处置的同时尽快紧急转诊。

2.普通转诊:

(1)病因不明者转诊至AP诊治中心明确病因并行去除病因治疗,如有胆囊医院尽快行胆囊切除术,胆道结石或梗阻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

(2)轻症AP患者持续1周仍持续腹痛、发热等不适,考虑有并发症的患者需进一步诊治。

五、治疗

医院主要治疗轻症AP,治疗重点是缓解症状、阻止病情加重,尽早恢复饮食。中度重症AP和重症AP应及时转诊。

(一)轻症AP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有腹痛、呕吐时可短期禁食1~3d,如果没有恶心、呕吐,腹痛已缓解,有饥饿感,可以尝试开始经口进食。不以血清淀粉酶高低作为进食指征。

2.液体复苏:所有患者应早期积极补液(液体复苏),在发病12~24h最为有效,超过24h补液可能作用有限。积极补液的定义为每小时输入~ml或5~10ml·kg-1·h-1的等渗晶体溶液水。但患者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时应限液、限速。注意观察输液引起的肺水肿。在入院后6h内及接下来的24h、48h需重新评估所需要的输液量,积极液体复苏的目标有:(1)临床指标: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65~85mmHg,尿量O.5~1ml·kg-1·h-1;(2)实验室指标:红细胞压积44%,尿素氮水平下降;(3)ICU有创检测指标[每搏输出量变化,中心静脉压8~12cmH20(1cmH20=0.kPa)]。

3.抑胃酸和胰液分泌:轻症AP无需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可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常用抑胃酸药物使用方法:奥美拉唑4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罗沙替丁75mg、法莫替丁20mg,间隔12h静脉滴注。轻症AP的抑酸治疗应短期使用,疗程3~7d,长期使用PPI类药物可导致胃肠道营养物质吸收异常、肺部感染、消化道黏膜病变、骨折等多种风险增加口]。

4.镇痛:一般通便之后腹部胀痛能缓解。疼痛剧烈时考虑镇痛治疗,在严密观察病情下可注射镇痛剂,如盐酸布桂嗪50mg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25~mg肌肉注射,但应注意导致呼吸抑制、低血压的不良反应。不推荐应用吗啡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因前者会收缩Oddi括约肌,后者则会诱发或加重肠麻痹。

5.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建议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胆源性胰腺炎常合并胆道感染,可针对革兰阴性菌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如果住院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未能改善或病隋恶化,考虑存在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患者,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并及时转诊。

6.胃肠减压与通便治疗:对有明显腹胀者应采取胃肠减压,可用甘油、大黄水或生理盐水灌肠,口服生大黄、硫酸镁或乳果糖口服液促进排便。

7.中医中药:可用单味中药(大黄、芒硝),中药方剂(如清胰汤)。

8.ERCP:AP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患者人院后24h内应接受ERCP。

9.手术:胆囊结石引起的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首次人院时即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可以预防胰腺炎的复发。

(二)中度重症AP治疗原则

早期加强监护,注意SAP的发生,控制SIRS,尽早肠内营养、预防感染,坏死组织感染首选介入、内镜等微创穿刺引流,并与外科等多学科密切沟通,必要时手术。

(三)重症AP治疗原则

液体复苏、去除病因、阻断SIRS、器官功能支持(包括循环、肺、肾、肠道等)、防治腹腔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后期并发症处理,最主要是感染性胰腺坏死:①无症状的胰腺坏死或胰周坏死、胰腺假性囊肿均不需干预治疗,病情稳定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干预最好延迟到发病4周后,使坏死组织液化并被纤维组织包裹(即形成包裹性坏死);②有症状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先经皮(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或经胃内镜下透壁引流;如病情无改善在4周后行坏死组织清创术,内镜下经自然腔道(胃/十二指肠)行坏死组织清创术、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等微创清创技术,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预后方面优于开腹坏死组织清创术。

六、疾病管理

(一)随访与评估

(二)预防

(三)健康教育

1.关于饮食:在康复期进食仍要注意,如发现腹痛、腹胀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说明胃肠对脂肪消化吸收还不能耐受,此时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的量还要减少,甚至暂停。如中度重症以上患者出院后,在切除胆囊前不得进食含油腻食物。HTG患者即使胰腺炎痊愈后,也应长期低脂肪饮食、戒酒。酒精性胰腺炎绝对禁止饮用任何酒类或有酒精的饮料。

2.预防复发:针对有胆石症、HTG、酗酒、孕妇等危险人群需定期复查。有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有HTG的患者,低脂饮食、控制体重仍不能控制血脂水平,需服用降血脂药物,医院复查血脂。酗酒者应进行心理干预,彻底戒酒。孕妇是发生AP的高危人群,HTG和胆石症是常见病因,产检时应检测血脂、肝功能和肝胆B超,不应过度补充营养。谨慎用药,有些药物如双氢克尿噻、硫唑嘌呤等可诱发胰腺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急性胰腺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年第9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1.24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ngmeiren.com/qrsz/4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