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城市文化名片品鉴岭南作家首进珠海

  第八届「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采风行11日走进珠海市。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蒋子龙率团首先走访珠海的历史文化名镇——斗门镇。到有年历史的南门村,看多年历史的斗门古街,上金台寺,下接霞庄,从多个侧面探寻珠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下午,采风团来到珠海高新区。进罗西尼钟表博物馆,走会同古村,到名人辈出的唐家湾,古树、古建筑让作家们品玩不尽其中妙味。如此多的著名作家到珠海来采风,据当地官员称,这还是第一次。

斗门古街流连忘返

  长约多米的斗门古街,作家们却行走得很慢,细细品味。这里的建筑中西合璧,主体建筑中融合中西方各国建筑风格的独特骑楼,外墙和走廊天花等饰以花形、几何图形等砖刻。据介绍,这里旧称斗门墟,是地方行政中心,墟镇的清朝古街现被列入珠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是珠海市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古街。

据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里陆续建起了广英祥、大昌、祥盛等10余间布匹店,及多间百货店、中药店、米铺、钱庄。如今这些店铺并未空置,而是经营着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医药、擂茶等副业。在古街中心地带有几家竹艺馆,一下吸引住作家们的目光。葛水平说,若不是当地人带着来,哪知道还有这么一块洞天。当地旅游局官员介绍,在珠海市现有的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24项在斗门区。

金台寺俯瞰湖光美景

  简直是太漂亮了,站在金台寺的峰顶,邓刚对这里的美景赞不绝口,他说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重新选址、重新建设的寺庙,金台寺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没想到重修的寺庙可以这么美。他指着寺内镂空雕刻对记者说,你看工艺相当精美。背靠海拔米、号称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俯望一弘碧水的王保水库,如此美景,作家感叹依山而建的金台寺难怪香火旺,据悉金台寺也是黄杨八景之一。据介绍,这里的住持是从浙江普陀寺请来的高僧,陆春祥说,浙江是宗教大省,普陀寺香火很旺,没想到也传到了金台寺。

菉漪堂赞古蚝墙

斗门镇与南宋皇室有关的遗址较多。作家们来到有多年历史的南门村,参观赵氏族人宗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始建于明朝的菉漪堂。赵氏族人第30代孙将作家们领到菉漪堂的外墙下,但见整面墙都是由蚝壳建成,据称分内外墙多层,厚约60多公分。

蒋子龙说,斗门区过去也来过两三次,但都不及昨天看得好。这次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菉漪堂的蚝壳墙。他表示这么年代久远、保存完整的蚝壳墙在中国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很有历史感。作家们建议将这里申请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菉漪堂,与建于清末的逸峰祠、昆山祠并连一线,颇有历史厚重感。

接霞庄看南宋皇室私家庄园

  庄外有护庄河环绕,还未进接霞庄,就发现到它的与众不同。据称这里是南宋皇室后裔建造的村庄,是难得一见的南中国皇室私家庄园,也是富甲一时的赵家庄园。因面对霞山而得名。

  进到庄里,李贯通说,这里的安祥宁静让他感觉很舒服。庄里现在还住有几户赵姓族人,作家们信步走到了一家小食店前,品尝起当地的美味小食——艾饼、砵仔糕。王炳根说,不腻不淡,很有特点。

  这里还有奉天诰命碑的遗迹,足见庄内主人身份不一般。据介绍,由于外景有特点,这里还成为记录首个中国留美学生容闳的剧集拍摄地。庄内建筑还保存着清朝建筑风格,进门有挡风墙,同时又融入西洋风格。庄内先后建起14座大屋,在护庄河的后面还有4米高的围墙拱护。

钟表博物馆赏钟表文化

  昨日下午,品鉴岭南著名作家采风团离开斗门区,前往罗西尼钟表博物馆参观采风。作为华南首个钟表文化博物馆,罗西尼钟表博物馆首次全面对外展示和解读钟表文化及国际水平现代制表工艺,展现中国古传统计时文化和现代钟表制造工艺全景。藉助现代化的科技,该博物馆进行钟表文化知识普及,令社会大众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由来发展及现代钟表精密制作,感触时间的存在,并引发对钟表工艺的兴趣。

  博物馆内,秤漏、大明殿灯漏、以中国元素制作的纪念钟《百年钟魁》、传统景泰蓝工艺制作的金葵宝钟……各式各样的钟表让人眼花缭乱。邓刚说,这些钟主要都是装饰作用。看着展览中展出的一款积家空气钟,王炳根告诉记者,自己家里也有一款类似的钟,「我很喜欢这款钟,下边的圆圈转起来不紧不慢,看着非常舒服。」原来,这款空气钟是以温度变化作为动力来源,室温变化一摄氏度就可使机心内发条盒蓄足48小时动力。

  以时间之名,罗西尼钟表博物馆打造出一个开放的空间,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作家采风团到访期间,前前后后有多个参观团到该博物馆参观。记者了解到,罗西尼工业旅游园区年接待游客可达17万余人次,吸引各地政府单位、企业家协会等前来考察交流,莘莘学子也慕名而来。截止年,该博物馆先后荣获「珠海市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中西合璧会同古村

  离开罗西尼钟表博物馆,作家采风团一行前往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会同古村采风。顺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两边农林、果园、水田相间呈现,水明山青。一群鸭子在池塘里悠镕地游弋,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樟树下,依稀的一段古村墙;踏过一座横卧的石桥,来到会同村口。抬眼望去,2座碉楼、3座祠堂整齐地排列在村前大街上。

  据珠海高新区文化中心主任罗玉芬介绍,街上的莫氏大宗祠为香港太古洋行买办莫仕扬家族祠堂。典型岭南风格的祠堂,清一色的硬山顶,青砖墙,门廊、月台、屋脊上都是精美的石雕装饰;而体量高大的碉楼却挟带着浓烈的西洋风格,无言展现着莫氏当年的雄心与视野,使得起伏雄健的村前建筑轮廓交织起中西两种语言。

  除了莫氏宗祠,会同村的整体布局也符合中国传统村落风水勘舆理念。「三街八巷」互相垂直交错,构成方正规矩的「棋盘式」空间组织结构。南北两座碉楼分别命名为「风起」「云飞」。著名作家蒋子龙不由得感叹,「这个村的布局真是讲究,风水太好了。」作为珠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近代村庄,会同村不仅是以莫氏家族为代表的买办文化的物化缩影,也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相容在村镇建设中的典例。在莫仕扬的嫡孙莫咏如为纪念其妻子而建造的栖霞仙馆,兼有中式碉楼的瞭望、守护、御敌功能和西式门楼的门卫功能的门楼,仿照上海太古洋行建造的斋堂,中国式六角亭,正方形基底的日本式歇山顶茅亭及印度式的啖荔亭,呈现了多元建筑文化混合、杂处的风格、意境,更平添了会同村的传奇色彩,也让作家们赞叹不已。

唐家湾感受历史

  唐家湾名人辈出。走出莫氏大宗祠,作家采风团一行来到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的私家花园——唐家共乐园。年,唐绍仪将此园捐献给唐家湾。漫步园内,古木参天,静谧幽深。当年唐绍仪手植的荔枝树,而今还存活30多棵。此外,法国桃花心木、美人树等稀有树种,也是当年唐绍仪出任东南亚国家使节时从异国引进的。「园子里有很多老树,实际上这是个历史的园子,时空的走廊,时空的隧道。」

  蒋子龙说,现在有的城市也长不出百年以上的树,而这里还留下了几棵。唐家共乐园内的田园别墅亦称「小玲珑山馆」,为一青砖灰瓦的平房式建筑,为当年唐绍仪生活居所及接待客人的私邸。唐绍仪亲书门口对联:「开门任便来宾客,看竹何须问主人。」唐绍仪不仅是个古董迷,而且有许多别的雅致。共乐园内建有一座「观星阁」,即私人天文台,至今犹存,拱顶式的天花板绘有星座示意图。在田园别墅前,看着唐绍仪的生平简介,作家们感慨万千,尤其是对唐保住西藏领土一事特别敬佩。陈世旭说,那可是一大片镜头,唐绍仪非常厉害。

  「这个地方我来过两次,这次的收获很大。」蒋子龙告诉记者,他正在写一部巨著,里边涉及到唐绍仪,因此曾多次到唐家共乐园来体验。蒋子龙说,走在园子里,隔断了外面的喧嚣,心能静下来,思考的东西也不一样。阿成说,此次到珠海采风,身临其境感受珠海当地文化传承的丰富性,对一代珠海人在传承优良民族传统、实现中国梦的途中作出的辉煌成就,作家不能缺席。阿成说,作家应用手中的笔将这些现象写出来,让世人知道。

作家采风团名单

采风团团长:

蒋子龙: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原中国作协副主席。其创作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

采风团成员:

邓刚:原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大连市文联主席兼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迷人的海》获—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阿成: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陈世旭:当代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写作至今,先后出版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以及散文随笔多部。现居岭南。

李贯通: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天缺一角》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奖。

任芙康:现任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天津市写作学会会长。多次担任鲁迅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评委及第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王炳根: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冰心研究会创会会长、冰心文学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名人故居委员会副主任。

朱小平:《海内与海外》杂志主编。多部作品获奖。

陆春祥: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葛水平: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人大代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编剧。中篇小说《喊山》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赞赏

长按







































白殿疯长什么样的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xingmeiren.com/qrjz/1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