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cgia.cn/news/roll/1587041.html
一阵钻心的剧痛袭来,涌出的鲜血瞬间染红了稻穗。左手除拇指以外的4个手指断裂,无名指“飞”到了稻田里……8月30日,是杨锡建终生难忘的一天。
8月底,洪江市迎来水稻收获季。30日清晨5时30分许,杨锡建匆忙洗漱后,带着摄影器材和无人航拍机,充满期待地骑上摩托车,赶往洪江市大崇乡盘龙村8组采访拍摄。
文/湖南日报记者李梓延
8月30日,洪江市大崇乡盘龙村5组,村民易传良使用手扶小型收割机在收割稻谷。当地稻田分布于丘陵之间,部分“旮旯田”让大型机械无法涉足。近年,当地农民购买了小型农业机械,在“旮旯田”顺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杨锡建摄
清晨的阳光很柔,光线很美,气温不热,是个拍照的好天气。
9时30分左右,村5组的半山腰上,田里有人在收割稻子。杨锡建向正在使用小型收割机作业的村民了解情况。村民便暂停了收割机,抽空去田埂上喝水。这画面不错,杨锡建灵光一闪,决定将村民喝水作为主体取景来拍摄。
就在他从收割机旁狭窄的田埂上走过的时候,不料右脚滑倒,身体失去平衡,左手重重地摔在收割机的刀片上。顿时,鲜血喷涌而出。
今年62岁的杨锡建是洪江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的一名退休职工,业余时间从事新闻摄影已30年。作为湖南日报最早的一批新闻摄影通讯员,他先后在湖南日报发表新闻摄影作品多幅。
“早年投稿真的是费时费力,拍了照片,有条件的时候自己在暗房冲洗,没条件的时候送去照相馆冲洗。然后附上手写的图片说明邮寄到报社。在报纸上见到自己的作品,可激动了。”出于对新闻摄影的热爱,杨锡建但凡有机会,就拿上相机外出拍照。“现在有了数码相机和电脑、无人机航拍器等,设备越来越先进,摄影包也越来越沉。”
8月30日那天的意外受伤,让杨锡建与心爱的相机“分别”了两个月。10月底,虽然左手的伤势好转,但断掉的4个手指仍没有知觉。他忍不住打开电脑,用右手慢慢敲打出这篇新闻稿,和图片一起发到报社的邮箱。
5月23日,杨锡建准备出门拍摄照片。走街串巷、上山下乡找拍摄题材,是他最热衷的事情。
8月11日,杨锡建在洪江市黔城火车站天窗施工点拍摄。
杨锡建用30余年去热爱一件事,始终秉持初心,从黑白到色彩,从胶片到数码,从一个拍摄现场辗转到另一个拍摄现场,拍下不计其数的图片,定格一个又一个瞬间,一路炙热前行,用执着诠释了热爱,用时间见证了情怀。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杨锡建今年拍摄的部分作品:
紫薇绽放游客来
8月3日,洪江市黔城镇板桥村水源山紫薇花美丽绽放,游客在花海中游览、赏花。杨锡建杨再生摄
战高温架线忙
7月30日,洪江市黔城火车站天窗施工点,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怀柳电气化改造工程Ⅱ标项目部接触网专业工人在进行吊弦安装作业。杨锡建杨占伟摄
灭火救援
7月9日中午,洪江市托口镇裕丰园小区,一栋居民家因生火烧柴引发大火,危及周边余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杨锡建向幸君摄
荷花绽放
7月5日,洪江市黔城镇长坡村荷花绽放,游客在荷田中赏花拍照。杨锡建杨军摄
灾后生产自救
6月25日,洪江市洗马乡,村民在对水淹农作物清淤扶正。杨锡建易慧姣摄
紧急转移
6月24日9时许,洪江市洗马乡中心学校,当地干部群众转移被困师生。杨锡建易慧姣摄
错峰泄流
6月11日,洪江市托口水电站主坝腾库错峰泄流,下泄流量达每秒立方米。杨锡建摄
改善水生态
4月10日,洪江市相思湖公园,工人在人工浮岛上种植狐尾藻。该公园为改善水生态环境,种植1.2万平方米的芦苇、再力花、美人蕉、狐尾藻、苦草等10余种水生植物。杨锡建摄
“鸭司令”的致富路
3月15日下午,洪江市岩垅乡芦荻坪村,村民许秀才给种鸭喂养青草饲料。5年前,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她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杨锡建摄
查防疫促生产
2月9日,洪江市科协、芙蓉社区党员干部组成的防疫巡查小分队在市妇幼保健院了解进院就诊人员情况。杨锡建摄
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1月29日下午,怀通高速公路洪江市出口,交警、医务人员进行车辆登记和人员体温监测。杨锡建摄
致敬!点赞!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